1957年,城市地理学家Jean Gottmann提出了大都市的概念,同时提出了大都市的五个标准:
©网络
11月5日,来自全球设计领域的优秀事务所、本土开发集团、政府建设部门齐聚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以“大湾区城市发展之光”为主题,积极阐述了各自在大湾区建设中的设计与管理工作。
「甦」·设计助力城市发展@深圳
主办单位:地建师 | DJSER、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中国
支持单位:KPF、Zaha Hadid Architects、bpi、Woods Bagot、AICO、Hörmann
Host: DJSER, CREDAWARD
Support: KPF, Zaha Hadid Architects, bpi, Woods Bagot, AICO, Hörmann
01
湾区发展之光:可持续;低碳;科技
KPF
城市建设者在教育建筑、非商业类建筑上的发展越多,
就能越好地体现本地区和城市的价值。
2060零碳蓝图:可持续语境下的高性能校园设计
来自上海办公室的总监丁勇先生表示,任何地区和城市首批建设的都是大桥、马路、高楼大厦,但慢慢地会需要更多餐厅、学校、剧院等文化设施。伴随城市建设者在教育建筑、非商业类建筑上的发展越多,就能越好地体现本地区和城市的价值,今天我们谈论大湾区建设,也是如此。
主入口及行政楼 ©KPF
丁勇先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新校区的设计始末,通过这个项目,他总结了面向未来的三点设计:
放射型结构 ©KPF
面向未来的有机生长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2035、2060大目标,在设计各阶段都在可持续和绿建方面做出表率。
校区运营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数据再整理,为今后从2021至2060的40年时间里如何动态地管理学校,动态地节约能耗提供参考。©KPF
Zaha Hadid Architects
科技使城市建筑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帮助设计者了解二者间进一步的关系,
以创作出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建筑以及更好的生活空间。
大桥谕,Zaha Hadid Architects总监
* 线上分享
响应环境
面向未来的设计趋势,领先事务所们具有一致的响应。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设计语言总是与自然紧密相关,并融合最新科技,事务所总监大桥谕先生介绍了Zaha Hadid Architects在中国多地的不同尺度项目。
北京大兴机场 ©Hufton+Crow
六个花瓣形状的巨大建筑结构使得自然光可以进入到空间当中,同时撑起了整个屋顶结构。
成都独角兽岛 ©MIR
一个有机的发展形态,它像所有的自然生物一样从中心开始生长,然后向四周延伸。
在深圳进行的项目中,大桥谕先生表示非常期待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SIC,它将会成为深圳新的一个中心。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SIC ©Brick Visual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SIC ©Brick Visual
毋庸置疑,科技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巨大能量,如大桥谕先生所说,科技使城市建筑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建设者与设计者了解二者间进一步的关系,以创作出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建筑以及更好的生活空间。同时,科技也帮助我们在可持续发展设计上做出更多贡献,让我们的建筑更绿色、更环保。
02
湾区发展之光:有机生长
bpi
城市是我们新的森林,
树木、藤蔓、丰富隐秘的生物,
这是森林延续不断的奥秘。
田鑫,bpi执行董事/中国区总经理
生长的光:城市森林之下
一座森林要经过七个世纪的演变才能成熟。
一棵树便是一个世界,她是数百种动物的家,数百种植物的家,更是无数更小的生物的家。
一棵树的倒下,意味着新循环的开始。
森林比我们更能经受时光的考验,他们有重生的力量。
——《从前有座森林》
面对湾区建设和发展,城市设计者们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关键词:“生长”。bpi执行董事田鑫先生将城市置于更大的尺度面观测后,城市之于人类,就犹如森林之于她的生物。
根-景观 ©bpi
环境养分,创造条件,文化底蕴
茎-裙房 ©bpi
逐步生长,巩固基柱,共享信息
森-塔楼 ©bpi
城市之树,文化之树,发展之树
巨木的长生来自丰富的森林,城市的活力来自持续的更新。森林是光合作用创造的奇迹,在城市森林里,光在于创造,创造性即是生长性,是与时间产生关系的、会被时间影响的建设。
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 ©bpi
城市不是人的容器,而是人类活动的文明,是所有关系的集合。
广州恩宁路 ©bpi
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钢铁森林,再生更新是城市生长的一种方式。
城市是若干代的人与时间铸就的联系,是文明发达的产物,没有人的城市是非存在的,只是装着人的城市也是非存在的。据此,田鑫先生提出了他的设计构想:以光为媒介,呈现人与自然(感知)、人与城市(互联)、人与人(社交)的关系。
©bpi
03
湾区城市之光:人为中心;协作;场所营造
AICO
一个好项目的“故事性”不应该无中生有,
而应该源自于场地文脉、业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
这样的创造过程,才能让项目与它的使用者、它所在的社区和城市,
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并保持持续的活力。
叶如丹,AICO创始董事/设计总裁
有故事的都市目的地
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创造物理空间,更需要鼓励多元的生活和精神层面的连接。AICO创始董事叶如丹先生重新把视角拉回“人”这一微切面,深入剖析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在他看来,有很多老项目运营不成功,实际是因为它跟它周边的城市、社区、顾客都失去了有效的连接,而城市更新,就是要把它们重新连接在一起。在大湾区做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始终关注如何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营造有故事的目的地。强调每个项目独特的形象和空间,在体现时代感、品质感的同时,面向未来,勇于探索。
万科深圳超总深湾汇云中心 ©AICO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未来深圳核心区最重要的一个城市综合体集群,万科深圳超总深湾汇云中心将是整个超总第一个面世、投入运营的项目,它是一个非常复合的综合体,集超高层办公、酒店、公寓、购物中心、TOD三线换乘枢纽于一体。
万科深圳超总深湾汇云中心 ©AICO
AICO负责商业裙房及地下空间的重新设计。秉承“Super Connect—超链”的核心理念。通过超级地下换乘通道、超级立体交通核、超级屋顶花园、超级交互式外立面,塑造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引领生活方式的、多功能业态与城市交通互联的、室内外空间融合的超级城市目的地。
万科深圳超总深湾汇云中心 ©AICO
万科深圳超总深湾汇云中心 ©AICO
Woods Bagot
创造未来建筑,
是客户、社群和创意人员共同协作的过程。
叶浩辉,Woods Bagot合伙人
商业如何驱动城市片区活力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伍兹贝格在此的愿景是打造可以匹配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目标以及未来期望的标杆作品,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为深圳打造新生核心区。
深圳世茂SCC Mall©Woods Bagot
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枢纽,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深圳的新生核心区。
Woods Bagot伍兹贝格合伙人叶浩辉先生在分享中指出,创造一座未来建筑是客户、社群和创意人员共同协作的过程。每个项目都要以深入的分析、严谨的好奇心和辩证的思维为基础,因此他带领的商业设计团队中不止有建筑师,还包括品牌师、经济学博士、人类行为学专家。
通过丰富而多维度的商业项目实践经验,叶浩辉先生提炼出了伍兹贝格的一套“共创设计”方法论:
1、了解客群消费模式,理解客群习惯,研究项目突破点,把年轻人的想象力,年轻人的创意释放在项目中。
“超级碗”©Woods Bagot
“超级碗”标志性设计作为项目的高科技亮点,是极富特点的科技型商业的大胆尝试。通过酷炫的灯光效果及日趋成熟的投影技术与广场活动呼应。
2、场所营造和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区域应当成为商业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定位。
“化山水之形势造城市之灵魂”©Woods Bagot
以前瞻性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法,实现开发价值的最大化。©Woods Bagot
塑造一座城市,设计者的责任尤其重大,因为他们将制造回忆,建造存在于下一代人记忆里的地方。
04
湾区发展之光:品质;精工
Hörmann
要能够承载起下一代的记忆,
高品质的建筑不可或缺。
蔡立山,Hörmann西南大区总监
助力湾区新建设,建筑防火新“门”道
当前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留存的不唯国际级设计公司的优秀设计,经受时间和时代检验的还有建筑本身。蔡立山先生作为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德国门企总监,介绍了中国城市化之下,Hörmann与设计者携手打造的多个经典项目。
深圳中学泥岗校区 ©ShenzhenLOOK
深圳中学泥岗校区 ©ShenzhenLOOK
深圳大学总医院 ©Hörmann
深业上城城市综合体 ©Hörmann
通过这些项目,蔡立山先生表达了Hörmann的百年品质决心,在注重安全和性能的前提外,其多年研发体系不但能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更能够贯彻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体现思维意志。他表示,愿与所有建设者、设计者共同努力,不负粤港澳百年奋进,相互成就大湾区城市之光。
05
湾区发展之光:城市开发者对话
朱宣
未来的设计不一定以设计院或设计大师存在,
如果建筑师能够融入社会,通过组织的方式存在,
他的生命力将会更广泛。
朱宣,明昇集团联席总裁
设计师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个性的存在,也不是一个个人存在,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存在。设计师知道世界是如何建造的,世界的未来将会怎样,因为这是设计师所规划、建造设计出来的,未来就在今天我们设计师的手中。
中国需要美的环境,而出现一件好作品却十分难得,需要时间、资金、好业主、好政府决策以及很多综合的、很美妙的偶然才能促成。外在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开发者与设计者更需要一起寻找到项目的灵魂和底层价值。
大湾区欢迎更多世界级工作室和世界级主创。
陈玲
坚定信心
坚持运动
陈玲,佳兆业集团副总裁
在全国,有许多开发者都希望进入深圳这样一片热土,这里竞争激烈但又开放包容。佳兆业近年来已经积极引入了很多优秀设计单位,包括本土知名设计公司、国内小型设计院、海外事务所。
面对当下的行业情势,望与大家上下一心,同心渡过。
舒翔
受启良多,
给我们打开了很多思路。
舒翔,金地集团
会上分享的校园设计理念与集团的部分商业项目设计概念所见略同,我们看到了大趋势的降临;在竞争白日化的商业领域,商业逻辑和引流手段分析对集团掌握Z世代客群产生了指导;诗意的灯光演绎又为集团的灯光研究抛砖引玉。
今日学习良多,受启良多。期待未来为大湾区引入更多设计资源,营造更好的设计交流机会。
王嘉源
不负期待,
收获颇丰。
王嘉源,雅居乐地产
我们从广州专程赶来,会上整体规划、健康指标、客户思维、人的融合等议题,都直击痛点,令人收获颇多。
06
湾区发展之光:共甦文城@深圳 启动
城市群正在成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最重要的地理单元之一。着眼于城市群的高效规划、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提高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并可能对全球经济新秩序产生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正肩负起它的时代与历史使命。
本次地建师·CREDesign共享荟 | 大湾区城市发展之光随着共甦文城@深圳剪彩仪式落下帷幕,嘉宾们共同开启2021·共甦文城·DDF地建师设计节。
嘉宾们为深圳的城市复「甦」剪彩,从左至右依次为:陈玲、丁勇、朱宣、叶浩辉、田鑫、蔡立山
嘉宾合影
感谢
所有到场与会嘉宾及分享嘉宾!
感谢
KPF、Zaha HadidArchitects、bpi、Woods Bagot、AICO、Hörmann的支持!
自2016年推出「CREDesign共享荟」以来,地建师 | DJSER 秉承“分享是智慧,共享是收获”的理念,邀请众多城市开发者和建筑师/设计师,分享前沿设计理念和优秀经典项目案例,探讨设计管理等行业热点话题。我们走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杭州、湖州、西安、宁波、九华山等富有活力、文化特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