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禁锢的城市(上)
2022-04-08 来源:地建师DJSER




没有被禁锢的城市(上)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隈研吾



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老旧厂房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调整,老旧厂房成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闲置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除了赋予城市不同的风貌之外,也为城市带去了不一样的鲜活动力。本期城市再生月将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建筑时代的更迭,感受每一个城市的凋落与再生。


看看如何破解城市闲置空间难题,让老旧厂房焕发新的活力?


*以下按省份首字母排序



A 安徽 合肥


长江180艺术街区


△改造后


合肥版“798


位于合肥瑶海区长江东路180号的老恒通机械厂内,老工业特色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衔接:废旧锅炉改造的大门、老旧机械设备打造的十二生肖雕塑、新潮的墙绘、红砖黑瓦斑驳的老厂房……


△改造前


长江180艺术街区作为人文艺术和青年交流的聚集地,是安徽省首个老工业集体搬迁改造试点项目。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成运营对瑶海区乃至合肥市工业遗产发掘、保护、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A 安徽 铜陵


铜官山1978文创园


△改造后效果图


老旧宿舍变身文创园


在海拔495.7米地方,黄山的余脉与长江的生命之源交汇于此,这就是铜官山。她作为铜陵的母亲山,带着3500年的骄傲与荣光,支撑起这座城市的工业脊梁,成为铜陵无可取代的城市地标。


△昔日铜官山脚下的矿工宿舍


未来的铜官山1978文化创意园以老工业遗址改造,城市空间再设计的理念,包含着遗址保护、延续红砖瓦房,再现矿工生活及矿区地下坑道实景体验,用故事性的空间叙述手法,使人们的情感体验随时空转换而深入,宛若时光倒流,过去的温情历历在目。


铜官山1978文创园用文化赋能商业,打造集文创、定制化、体验式的消费模式,其中包括创意零售、文艺花店、独立咖啡馆、特色主题餐饮、剧院式商业空间、多功能展览空间等创意体验商业。



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当地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设立铜陵城市文化会客厅、共享办公、铜陵非遗文化研究、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充分挖掘工业园区的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引领一座城的消费升级。




A 安徽 亳州


亳州卷烟厂改造


△规划鸟瞰图


“岁月建筑”希望获得活力的再生


亳(b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享有药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亳州卷烟厂的改造设计,不仅只是停留在对老工业建筑的简单回收再利用,不是简单的对建筑外观进行美化,更多是希望获得场所活力的再生。结合亳州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基地的地址,形成以市民活动为中心的复合功能文化综合体、创意文化街。


△改造前




A 安徽 芜湖


益新面粉厂改造


△益新公司旧址


一座砻坊 乡愁几缕

芜湖益新面粉厂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家机器面粉厂,更是芜湖乃至全省工业的发祥地。1897年,一场大火烧掉了益新面粉厂,章维藩又通过家人捐助,以及向时任清王朝两广总督借款10万两白银,又把益新面粉厂重建起来。生意同样红火。


也许,一场大火都无法烧掉,预示着益新面粉厂顽强的生命力。厂房和仓库一直都屹立在大砻坊,成为芜湖工业发展的见证。


△摄于1963年,背后为老厂房


2011年,政府拟对益新面粉厂改造,定位为工业创意文化园。2013年底,大砻坊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被列为2015年芜湖市十大重点工程,并入选安徽省861重点计划项目。


整个产业园共有8幢大楼。1幢就是有125年历史的益新面粉厂老厂房,进行全面修缮;6幢老面粉厂厂房及仓库,之前已经是危房,目前按照历史面貌原址还建;同时新建了一幢大楼。


整个园区的建设和改造,都力求保持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外立面依然是当年的青砖木窗,内部也依然是木地板,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感觉。所有建筑全部用拆除的旧砖,建成后忠实于原建筑。园区用的灯也是欧式的庭院灯,同时园区还陈列了一批老工业设备作为园区景观。


据介绍,整个大砻坊设计创意产业园有望5月底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全新的城市地标。这座独特文化韵味的新地标,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B 北京 石景山


六工汇


△六工汇实景鸟瞰图


工业园区新标杆


「六工汇」的名字源于《礼记》,「六」指的是项目的六个地块,「工」寓意着匠人精神,也寓意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汇」则是汇聚、聚集的意思,寓意创意的火花在这里聚集、碰撞、燃烧,首钢的能量和火热,被重新点燃。


△改造前卫星图


△改造前——原有的第二泵站和7000风机房


△改造后——购物中心东入口广场


六工汇由首钢基金和铁狮门联手打造。位于北京首钢园北区的核心地块内。项目占地1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2.3万平方米,包括23个建筑单体,是一个拥有国际甲级办公楼、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是环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的重要城市织补建筑群落。


六工汇的设计,旨在代表最酷炫的生活态度与最纯粹的城市精神,是首钢园独一无二的历史传承。因此六工汇保留了原有的空间关系,将现代理念与工业遗存进行有效地融合。在设计材质上,六工汇秉持绿色改造,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计,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整体风格干净、利索,非常符合节俭办奥运的理念。





B 北京 石景山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


△改造后 ©筑境设计


老高炉的涅槃


从高炉供料区到奥运办公园,这片老工业区被注入新鲜的血液,将用忠实的留和谨慎的建,完成老高炉的涅槃重生。


首钢,见证了中国百年工业发展之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之道的转型升级,首钢园应运而生,这里将成为一片催生机遇的沃土、一个孕育时代的摇篮。


△改造前


2016年3月,北京市政府确定2022年冬奥会办公园区选址落户首钢,将老工业区改造为冬奥办公园区,不仅是改变这块土地的贫瘠、萧瑟的现状,也是希望这些工业遗迹能够凤凰涅磐,为非首都核心功能外迁后工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寻找出路。


设计核心策略为“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即留下工业遗存最醇厚的历史记忆;适当移除不必要的工业建筑,建构高炉和自然间的有效对话;为项目注入崭新的城市功能和梦想。





B 北京 怀柔


瓦厂酒店


△改造后 ©存在建筑


首批中国乡村遗产酒店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慕田峪长城脚下的琉璃瓦厂原为北沟村自营的烧制作坊,然而随着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而废弃。而后,废弃的瓦厂建筑被住在附近的热爱建筑学及中国文化的国外村民改建成为瓦厂酒店,打造北沟村的乡村建设及文化发展的下一步。


△改造前


2018年,瓦厂酒店成为首批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乡村遗产酒店。它也是北京至今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遗产酒店。


瓦厂的改建,主要集中体现在整体区域的整合划分,以及三个主要元素上——琉璃瓦、旧址窑洞、砖,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遗产,建筑的历史,及本地的文化。同时用最纯粹的体现手法,使建筑空间,景观空间,与大自然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比例关系下产生呼应及相互的层次衬托。





B 北京 中关村


中关村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基地


△观光电梯与旋转步行梯 ©️YANPHOTOSTUDIO


老厂房华丽转身“新花园”


到处都有艰难的航程和同样的星星。

但这片花园就在我的窗外。

——卡佛 《花园》


△改造前


中关村核心区作为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工业时代遗留的老厂房悉数拆除更新,机电研究所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设计上结合建筑入口的位置,用圆形将整个厂房一分为四,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空间高度及屋顶价值利用至极限。我们不仅希望使用者的窗外有一片花园和星空,也希望周边的建筑和使用者感受到这片花园和星空。


“老厂房改建中,保证建筑和结构安全始终是项目核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建筑和结构条件,则是项目得以低造价建成的关键。“




B 北京 五环


北京红砖厂房改造


△改造后 ©Beijing RuijingPhotography


“向上生长”的空间


项目选址位于北京五环附近。是一个工业街区,里面的红砖仓库是用于六十年代文革时期。现在的它正在进行新的商业区的各种翻新。


△改造前


建筑需要有两层,包括食品实验室、就餐空间、销售空间、工作区、供团队艺术家使用的画廊、办公区和温室。受客户对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温室中的许多植物)的浓厚兴趣的启发,我们试图将室外空间引入到室内空间。作为零售区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在内部展现一个受欢迎而忙碌的氛围,以便从外面看到可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室内空间没有设计任何门,试图将三层楼的空间通过气味和声音连接起来。没有严格的空间使用规则让空间变得灵活且界线模糊。


项目亮点之二:建筑材料便于当地的建造技术获得,并能联系过去与未来;在产品和建筑设计的意义上创造出人工制品。





G 广东 深圳


深圳沙井村民大厅


△改造后


电厂废墟新生


岗头柴油发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改革开发初期为沙井村和相邻城中村供应电力。随着深圳电力供应被国家电网完全覆盖,该电厂于十几年前被废弃。由于年久失修,电厂废墟已经成为危房。为了建设宝安蚝乡湖公园,电厂废墟以及周边建筑物按计划将被完全拆除,并于201910月开始启动拆除工作。


△改造前


改造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电厂废墟的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基础、梁柱和南北两侧的砖墙体。由于年久失修,这栋建筑已经成为危房,因此需要对所有保留部分实施加固。混凝土梁柱系统的加固方法,主要采取植筋法,用新增钢筋混凝土包裹旧基础和旧梁柱,放大基础和梁柱截面,提高力学性能。屋顶旧钢桁架拆卸下来,翻新后被部分重新利用,同时还参照原桁架选型新增了钢桁架屋顶。



废墟构架的保留,不仅涉及结构部分,还包括一些坚固的构造物。比如,大厅上空南北两侧的混凝土吊车梁被保留下来,吊车梁以及墙体上遗存的方形窗洞和圆孔(用于安装电厂通风管道之用)成为整个“墟构”的一部分,它们叙述了一段历史,也为空间增加了意外的随意感和神秘性。





G 广东 深圳


金威啤酒厂改造


*照片 ©URBANUS都市实践 ©粤海置地

*摄影:张超 / URBANUS都市实践



“来深圳,喝金威。”


1990年7月在深圳罗湖投产的金威啤酒,是伴随着深圳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一度是珠三角啤酒市场的巨头,巅峰时期占据了深圳啤酒市场的80%以上 。随着深圳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其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成为深圳城市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印迹。


△改造前


工业遗存的保护与改造可以重塑一个地点,重塑一种精神,工业遗存不应仅仅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大众消费品,它浓缩的城市记忆应该被发掘、显影和放大,并且在未来持续生产新的创意、制造无限新的可能性之中重获新生。希望啤酒厂生产和创造的属性能通过量身定制,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其建筑美学价值和原有时代特质,变成一个城市精神的展示窗口。


啤酒厂拥有独特的工业建筑空间体验,然而其零散的厂房遗存在场地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上采用整合、插接、介入性的改造策略,将场地东西两侧约3米高差形成的基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底,统合原本散落的体量;以整体的力量与周围的新城市环境取得平衡。


啤酒厂最终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舞台,成为赋予创造者可能性的先锋机构与实验场。


△效果图


△施工现场图



G 广东 深圳


if工厂


△改造后


暗藏惊喜的屋顶花园


if工厂」位于深圳南头古城,是一座由制衣工厂改造而成的新办公楼。


if工厂」,又称Idea Factory,「if」一方面取自“衣服”谐音,代表着对过去城市精神的延续;「if」是“如果”,也代表由创意引导的城市发展的无限的可能性。碰巧的是,MVRDV在荷兰代尔夫特曾设计了一座Why Factory。拥有“姐妹”名称的两座创意工厂,在亚欧大陆的东西边一起为城市贡献奇思妙想。


if工厂」的设计与改造,不是将其粗暴地推倒重建,相反地是顺应建筑原本的状态和生长痕迹,在提升建筑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性的翻新。这些微小但谨慎的空间干预措施,连接起了这座工业建筑的历史与未来。


△改造前


这座四方盒子曾经是一座制衣厂,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转型和产业转移,曾经的工厂现已搬离,厂房为深圳的早期建设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顶层是个暗藏惊喜的屋顶花园,为居民和使用者提供穿行在城市生活与郊野风光之间的过渡场所。这里是个穿插着不同色彩小空间的“竹林迷宫”。利用竹子的分挡在屋顶形成了12个网格状功能分区,包含各类活动休憩设施,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和使用功能。


如果说南头古城将成为大湾区创意的集聚场,那么「if工厂」将成为南头的“文化创意引擎”。她不仅仅只是城市更新语境下的一栋建筑翻新,更是对深圳城市和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G 广东 深圳


深圳明德学院


△ 第三学生宿舍 摄影:黄城强


小隐隐于林


明德学院选址在原“鸿华印染厂”中,原厂区占地8公顷,藏身于深圳东海岸山峦的谷地之中。工业撤离近二十年后,厂群建筑经时间洗礼后显露出纯粹而又独特的建筑美学,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上荒弃之后锈迹斑驳的墙身,肆意生长的自然成了这里的主人,厂房大尺度的功能性结构体塑造出独特的自然空间感受,被静置于山海之间,建筑与自然的边界重新变得模糊而生动。


△改造前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的更新介入并未破坏原有建筑结构,连接场地与生活的自然景观依旧保留,新的空间植入注重塑造多重内外空间逻辑,建立丰富的交往空间。


△ 学生中心半围合的心园 摄影:张超


参观者不经意漫步于建筑的“新”“旧”之间,空间的“内”与“外”之间,“艺术”与“自然”之间,尝试通过建筑的植入,带动行走中的思考,唤起对过往历史的记忆和想象,营造置身世外的独特城市空间体验。


△ 从观景梯塔回望森林廊道 摄影:张超


△ 教学单元内景 摄影:张超



G 广东 广州


广州太古仓码头改造


△改造后


新时代赋予了太古仓码头新命题


太古仓码头,1904年由原英商太古洋行建设,留存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过去10年,太古仓码头经转型改造及活化利用,成为集文化创意、展贸、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广州滨水特色消费区域。


日前,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实施,该项目打造广州首个以港口码头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艺术休闲地标,项目计划于2024年完成。


△改造前


2008年改造太古仓码头开始,一直秉承“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外观修缮、结构加固和内部功能置换,深耕港口文化、海丝文化。太古仓码头是广州最早进行转型开发的旧码头和旧仓库之一。


对广州港口文化的深耕也将延续到复建区建设中,借以推动现代商业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复建区的设计元素将从太古仓仓库风格中提取,与太古仓码头相呼应,形成统一整体,并植入骑楼、竹筒屋等岭南文化元素。





*以上图文部分来源网络


评论:
    暂无数据

没有被禁锢的城市(上)

2022-04-08

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老旧厂房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调整,老旧厂房成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闲置空间”。如何破解城市闲置空间难题,让老旧厂房焕发新的活力?

近期热点 - 地建师名师堂 | 2024上新开课啦~~~ 364个重磅项目等你... - 预测2024 | 年度关键词Top 10 Buzzwords of 2023! - 顶尖室内设计机构齐聚亮相CREDAWARD设计大奖!HBA,杰恩...

保存当前图片
手机扫码查看

关闭

感谢您的宝贵评论,请等待审核
品牌活动
理事会员
合作伙伴
行业伙伴
媒体支持

立即
加入
会员